查看原文
其他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二十一——布鲁塞尔花毯节

邵斌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2-04-24
邵斌,一位长在江南的青年语言文化学者,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期间,且行且思,且思且吟,积稿而成一部二十余万字的文化随笔集,全书图文并茂,取名《比利时光》,于2015年3月在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里推出的《比利时光》系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利时光:城市和大学”,这一部分向大家介绍访学的申请过程、寻找住宿的经历,鲁汶城、鲁汶大学以及作者所在的研究所的人、物、事。第二部分是“比利时光:语言与文化”,包括比利时的语言、各种由异国语言生发的趣事以及中比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第三部分是“比利时光欧陆风”,这一部分作者行走在欧陆大地,边走边看,写下对欧洲其他城市,如巴黎、柏林、布达佩斯等城市的观感与体悟。
万千欧陆风景、风情以及风雅都被作者一一捕捉,异国的岁月在《比利时光》中被浓缩成一颗巧克力、一杯啤酒,供大家欣赏和品咂。
第三部分 比利时光:风景与风雅
二十一、布鲁塞尔花毯节

欧洲城市一般都有主广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广场,曾被雨果赞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说它“结构紧凑,精致得像一件珠宝镶嵌的首饰”。然而大广场不易寻找到,我们曾远远地见到广场上的市政厅尖塔,但总靠不近它。网上有一段话说的好:大广场躲在这一大片民居建筑中,被纵横交错的古老街道和普通民房所遮掩。要看到它,必须经过连通它的六条小巷中的一条,随着拥挤的人流缓缓前行,来到小巷的尽头,便似河流汇入大海,人群倏然散开,大广场就柳暗花明地兀现在你的面前。它的这种低调内敛的隐藏,给人由狭窄到开阔、由局促到舒朗的美妙体验,以及刹那间的惊喜和愉悦。

广场上的市政厅,气势雄伟,尖塔高耸,是一座典型的佛兰德斯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02年,上面的厅塔高约91米,另有人物雕像数百,和鲁汶类似。网上有人形容大广场之美,借用于此:
市政厅大厦依然保持着哥特式风格,有高高的塔楼,尖尖的顶部,与其他三面的建筑比起来略高一筹。其他三面的建筑,不仅高度基本相同,而且正面的顶部都是一律的山字形状,以呼应市政厅的哥特式风格。站在广场中心从任意一面楼顶天际线扫视,那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形墙在蓝天的映衬下,像大海的波浪律动,当这些波浪送至市政厅大厦的塔楼时,突然高潮迭起,那九十多米高的塔顶上的圣米歇尔的铜像在阳光下如同波峰上的一朵浪花熠熠生辉。市政厅塔楼过后,又是一律的山形墙,它们是高潮迭落时推波助澜形成的又一波峰大致相同的波浪景观。 如果你不收回视线,继续沿楼顶天际线循环扫视下去,就会有一种置身于音律的漩涡中的感觉,四周飘舞着舒缓的音符,优美的旋律让人时而沉醉,时而欢快。
广场边有天鹅餐厅,为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处,中国游客颇多,多有天南海北各地乡音。其他建筑则为17世纪建造的各种职业行会会址、公爵官邸、路易十四的行宫等。其中公爵官邸已辟为历史博物馆,内有一屋专门陈列各国送给布鲁塞尔标志的“尿尿小童”的衣服,不下数百种。从天鹅餐厅和市政厅所夹的小弄往前走,至“尿尿小童”(Manneken Pis)。小童名为于连,据说于连半夜起来尿尿,看到邻居的房子伸出一条燃烧中的引线(一说是遇到敌军正要以火药炸城),小孩找不到水源扑灭,灵机一动,洒尿把引线熄灭解救受困的人,为了纪念这个小童而在原地做个石雕像永远保留,供后人凭吊。目前的这尊青铜小于连像建于1619年,由比利时雕刻家杰罗姆·杜奎斯诺伊所造。小于连的服装经常更换,我曾见他身穿蓝衣,头戴博士帽,也曾见他身穿孙悟空服装,戴着猴帽,更多时候则是全身裸露,铜体发亮。不变的是那小水永远在流,一线如注。这身高仅53厘米的小童,为布鲁塞尔“最老的公民”。

布鲁塞尔为欧盟所在地,故有欧盟首都之称。我曾去“欧盟议会”参观多次,此处为一建筑群。常开放的是“游客中心”(Parlamentarium),服务人员皆彬彬有礼。总台人员发给每人一手机形状的仪器,为一互动多媒体导览装置,该“手机”有一耳机,入内后,每站一台前,则自动激活,耳内就传来介绍内容,可选择的语言涵盖欧盟24种官方语言,还有英、法、德、荷兰语的手语导览。介绍内容和图片涉及欧洲议会运行的情况、欧盟成立之历史、发展及现状,各个关键人物的演讲、发言及对话,700多名欧洲议员如何进行日常工作、制定法规、通过议案。有一厅内有360度环绕数字投影屏展示欧洲议会,能模拟议会之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议会现场。又一大厅有桶状仪器近10个,可挪动,地上则是欧洲重要城市地图,“手机”在仪器上激活后,推动其到某城市边,则传来该城市的介绍视频。整个设计用尽了高科技的技术,逼真生动,无需管理人员,无需导游,而资料详尽。据报导,欧洲议会游客中心自2011年10月开张以来,截止2013年7月为止,已吸引50万人参观。欧盟2012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当时欧洲议会议长舒兹(Martin Schulz)说,这座奖属于全体欧盟公民,因此奖牌及证书都放在游客中心,供民众近距离欣赏。当你最后走出大厅,还可以在一电脑屏幕前留言,且可输入城市名以及人名,且马上就在墙上的大屏幕上呈现。我每次去都留言,最后一次留言为:I Love you, Leuven(“我爱你,鲁汶”)。

2012年的8月18日,恰逢布鲁塞尔花毯节,我也曾躬逢其盛。所谓花毯,就是将数十万朵花摆放成一事先设计好的地毯图案。布鲁塞尔自1971年开始,就有这一项传统活动,两年一次,地点是大广场。花毯为长方形,长77米,宽24米,每平方米要堆放300多朵秋海棠,总计得有60万朵。堆放的时候底下铺一层塑料纸,不带一点泥土,所以得是非常密,花才能固定住。每年的花毯节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非洲大陆”,花毯图案如下图所示。窃以为黄色太多,不够鲜艳,我看了历年的照片,1988年以新疆的地毯图案为蓝本的花毯颇具特色。美丽的广场,古老的中世纪建筑配上60万朵秋海棠的花毯,真是美轮美奂,正如设计者E.Stautemas所说的:布鲁塞尔花毯之美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的确如此,我一见花毯,便心生感慨,真想在上面打个滚。花毯四边是黄色和棕色交叉的棱形图案,每条“花线”都非常直,没有哪朵花是离开直线之外的。地毯分成七大块,中间一块较宽。古老建筑和花毯交相辉映,更添魅力。登上市政厅2楼走廊,俯视下来,则能窥全貌,果然和原图案一模一样。可惜无法再登高,否则效果肯定更好,远近高低各不同。晚间若在此地,则灯光掩映,音乐响起,更是人间仙境。比国虽小,但布鲁塞尔花毯之场面堪称宏大,今日得见,也是幸事。

往期回顾

第一部分——比利时光:城市和大学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一——结缘鲁汶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二——住在艾晗堡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三——市镇与学袍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四——大学小史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五——老鲁汶 VS. 新鲁汶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六——图书馆的涅槃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七——图腾和钟乐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八——读书郎与怀仁厅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九——鲁汶的头脑风暴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ICAME, I saw, I experienced


第二部分——比利时光:语言和文化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一——语言不通的痛与乐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二——鲁汶植物园的“中国苹果”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三——字母U和V的故事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四——Chinamur、Delhaize和Amsterdam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五——鲁本斯、金尼阁和杭州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六——鲁汶、卫匡国和留下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七——南怀仁会议和《红灯照》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八——在法兰德斯战场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十九——天堂书店飘书香

访学札记 | 比利时光,连载二十——人生苦短咖啡长


【声明】感谢邵斌老师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授权iResearch刊载此文。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联系原文作者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