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逢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2018年1月10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是中国汉传佛教被赞誉为“东土小释迦”的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智者大师开创“五时八教的判教体系,对佛教理论进行分类、解释,构建了独具圆融特色的“一念三千实相论。

弟子顶礼智者大师,祈愿大师乘愿再来娑婆化度有情!


一、智者大师简介

智顗法师(538—597),字德安,褂籍颖川(今河南许昌),后移居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西北),俗姓陈。天台宗创始人,世称“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在中国佛教界被尊为“东土释迦”。智者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法华精神及龙树菩萨学”。他提出“五时八教”,以佛陀思想和佛经内容为主轴进行最具中国特色的天台宗教观判教,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 

 

二、法华三昧,灵山一会

公元560年,智顗法师来到慧思禅师座下参学。顶礼毕,慧思法师却说:“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接着为他开示普贤道场,讲四安乐行。智顗法师在此修法华三昧,晨昏精进。经过三日夜,在诵到《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时,智顗法师顿感身心寂静,寂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证入法华三昧。得慧思法师印可,慧思法师为他开演教法。开悟后的智顗,身心焕然,有如华开,慧思法师因而叹言:“非尔弗感,非我莫识。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也。”从此,慧思便常命智顗开设讲筵,智顗亦不负所望,辩若悬河,舒卷之际,条理自存,听讲者无不信服。

智者大师以《妙法莲华经》为“纯圆独妙”创立天台宗。因此,《妙法莲华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最显赫。在佛教界流行着一句话,“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三、宣说法义与著述

智顗法师后受师命,去金陵住瓦官寺八年。宣讲《法华经》、《大智度论》、《次第禅门》等。

智者大师的著作有:《六妙法门》、《小止观》、《释禅波罗密》、《法华三昧行》等数十种。其中,以《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摩诃止观》最为宏要,世称“天台三大部”;《观间玄义》、《观间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佛经疏》则称为“天台五小部”。

 

四、开创五时、八教

智者大师主张的天台宗教判是将佛教诸经典内容加以分类、解释,总称为“五时八教”:从释尊说法的顺序,分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五时;从教导众生的形式方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类的化仪四教;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分为藏、通、别、圆等四种类的化法四教。

“五时”分别为:

  第一、华严时: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如日照高山之时。首谈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空有齐彰,色心俱入,湛森罗于海印,现刹土于毫端;小乘学者,如聋如哑,莫能理解。

  第二、阿含时:谓佛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于鹿野等为接引二乘人,说四阿含等经。

  第三、方等时:谓佛既说小乘,更演维摩、楞伽等大乘经,令二乘行者,耻小乘而慕大乘。

  第四、般若时,谓小乘虽回心向大乘,然其执情未泯,故佛更广谈般若空慧而澄净之。

第五、法华涅槃时,谓佛见钝根众生,机渐纯熟,故说法华经、涅槃经,以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称性而谈,令一切众生,咸得成佛。这是佛陀五时说教的次第与当机的差别。

“八教”为: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合称为“八教”


五、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观

智者大师“一念三千”与“三谛圆融”是印度佛教龙树学传入中国本土以后,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不断流变而形成的中国模式佛教理论。在这一流变过程中,道家哲学的“自然无为之境”、佛教如来藏一系的“佛性论”、《华严经》的“互摄互入说”、《法华经》的“会三归一说”等,经智者大师的修正,开创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

智者大师构建了独具圆融特色的“一念三千”实相论,大师认为:三智所观见的三种理境即是空、假、中三谛。三智“于一时而得”即是一心能观见空、假、中三谛。由此,智者将“三智无别”改造为“一心三观”。智者认为空、假、中三谛是一体之三面,三谛彼此相即、不相妨碍。

 

六、学习止观著作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人一生必做的功课,对于止观修习,我非常渴望。到底止观修习如何进行呢?于是,1989年我开始寻找止观修习的一切资料。1991年我在厦门闽院读本科,曾借到一本《童蒙止观》来学习,全部用手抄下来: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后来,陆续阅读《禅波罗蜜》、《摩诃止观》等,同时四处参学。那时,在禅坐中有止观理论与实践的瓶颈问题,遗憾未找到老师咨询。留学澳洲后,开始到佛教国际禅坐中心进行禅修实践,修习止观。最后,去了南传上座部学习止禅与观禅,其中,到帕奥禅林学习《清净道论》,收获最多。

关于禅修理论与实践的问题,2000年在澳洲阅读印顺导师全部著作,阅读《南传大藏经》、《新修大正藏》时,找到了正确答案。因此,非常感恩智者大师、印顺导师以及历代圣贤祖师大德高僧,诸佛菩萨。


七、感恩大师,分享法喜

 感恩十方诸佛菩萨,感恩历代祖师菩萨,感恩智者大师!

 现摘抄《童蒙止观》部分内容,分享同道:

具缘第一

      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要先外具五缘。第一持戒清净;第二衣食具足者;第三得闲居静处;第四息诸缘务;第五近善知识。

诃欲第二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坐此弊欲沈堕三涂,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之。如禅经偈中说: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冤入丘冢  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人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  不贪染世乐
    无累无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  一心一意行
    数息在禅定  是名行头陀 

弃盖第三

所言弃盖者,谓五盖也。一弃贪欲盖,前说外五尘中生欲。今约内意根中生欲,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已应弃。所以者何?如术婆伽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况复心生欲火而不烧诸善法。贪欲之人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着欲无由近道。如除盖偈说:

    入道惭愧人  持钵福众生
    云何纵尘欲  沉没于五情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  得时多怖畏
    失时怀热恼  一切无乐处
    诸欲患如是  以何能舍之
    得深禅定乐  即不为所欺 

      二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故生瞋恨,瞋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彼如是瞋觉覆心,故名为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

    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 

佛以偈答言

    杀瞋则安乐,杀瞋则无忧;
    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灭除之。令心清净。三弃睡眠盖。内心昏闇名为睡。五情闇蔽放恣。支节委卧睡熟为眠。以是因缘名为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如是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佛诸菩萨诃睡眠弟子。偈曰

    汝起勿抱臭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居
    亦如临阵两刃间 尔时云何安可眠
    眠为大闇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 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睡眠盖。警觉无常。减损睡眠。令无昏覆。若昏睡心重。当用禅镇杖却之。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二者口掉。好喜吟咏竞诤是非。无益戏论世间语言等。三者心掉。心情放逸。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人。心如人摄心犹不能定。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如偈说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失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悔者悔能成盖。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未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但悔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说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五弃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譬如有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然则疑过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疑者有三种。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闇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发。若欲修定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二者疑师。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诃衍论中说。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其臭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佛想。三疑法。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心生犹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疑障之义如偈中说:

     如人在岐路 疑惑无所趣
     诸法实相中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见疑从痴生 恶中之恶者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真有法 于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抟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喜善法
     譬如观岐道 利好者应逐 

调和第四

夫行者初学坐禅,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应当先发大誓愿,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其心坚固犹如金刚,精进勇猛不惜身命,若成就一切佛法终不退转。然后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所谓善不善无记法。内外根尘妄识。一切有漏烦恼法。三界有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心无染着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以从细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说

     进止有次第 粗细不相违
     譬如善调马 欲住而欲去 

     《法华经》云: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蕴之苦与灭苦之法

梅花香雪,银装素裹

恭迎阿弥陀佛诞辰——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元旦节的尊贵礼物】——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2018年新年——吉祥人生,安祥生命

【随笔】你说啥?——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

【人间佛教出世观】——五欲世间及其生灭

爱国爱教 丕振宗风——中国佛教协会忆念追思一诚长老

【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纪念一代高僧妙湛老和尚圆寂二十二周年

【读经】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须深经》笔记

【护教】失实失范失德的清华大学蒋劲松副教授,何时停止煽动佛门内斗?

【评论】遗骸崇拜伪舍利借佛敛财,辱佛欺祖诓众生依法严惩——关于“真容寺梦老舍利的声明”解读

第十五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隆重开幕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随笔】云栖竹径叶飘飞,流泉静美待何人——访莲池大师舍利塔

一切心识如幻,世间诸行如梦——悼念梦参老和尚

【特稿】弥勒佛下生人间成净土,娑婆界龙华三会愿相逢

【评论荟萃】花儿正在绽放,谁来为她站岗?——幼儿园虐童案的启示

重磅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重磅】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

【护教】请宝鸡市统战部、民宗局慎重对待“第三届佛教义学研讨会”函

学诚会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随笔】雷霆万钧,声震天外——观瀑与护教

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旅澳随笔】旅澳留学见闻记之三——弘法初心与净空法师的移民

2017年贵州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安顺隆重举行

行愿法师:讲经交流会上的演讲《普门品导读》

【禅修日记】——轻轻的,走过你身旁

大悲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內寮庵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梅花香雪 · 怀念太虚大师】—访玉佛寺与参加x坛有感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上海·浦东“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太虚大师传略

【评论】“阅藏”是佛弟子本份事,杨教授为何要“震惊”?

佛学论文: 

【唯识】—《摄大乘论》的种子思想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佛学论文】《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佛學論文】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

【佛学论文】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印顺法师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评论】“阅藏”是佛弟子本份事,杨教授为何要“震惊”?

【中秋】—鸡足山月与菩提自性

佛菩萨诞

【盂兰法会】七月十五日,供僧增福还是超度鬼xi?

【地藏法会】—地藏法门及其修习方法

恭迎地藏菩萨诞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恭迎龙树菩萨诞辰—释迦第二、千部论师、八宗共祖

忆佛念佛: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地藏经》的宗旨

【佛经导读】-《地藏经》缘起与概说

【佛经导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佛经导读】——《佛说善生经》

佛经导读】——《沙门果经》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教导读】心地含佛种,百善孝为先——《地藏经》讲座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u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佛经导读】诸经中王—《妙法莲华经》

  空慧自在——《心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行愿法师:为父母祈愿文

【朝山】拈花微笑付法藏,鸡足入定待弥勒——朝礼佛教第一门

 穿越时空的爱: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文殊菩萨妙吉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清明哀歌·忆

【清明】请为祖先诵经增福

【问佛访道】- 杀人者被人杀,骂人者被人骂

【生死之学】觉悟之路,死亡的艺术

【云水日记】——生命中的女性禅修者

【随笔】清净光明,道在那里

【随笔】为骗子买单的人

【旅澳日记】高僧来过——神通、业力、净土

【忆】梅花香雪

【正法眼藏】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问道】身归清净域, 心老白云乡

【看见佛陀在人间】—佛说四圣谛,导向苦止息

【法义】自依止、法依止、莫t

【云水随笔】 眼前时光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中心思想和特色

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怀念妙老】山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

【问佛访道】致最爱的人——别再轮回了,我那长头发的女孩

杂文荟萃:

【佛教四食】: 一切有情众生皆依食住

【如法布施】—最虔诚的供养

魏道儒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样板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教导】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

中国佛教协会声明

说谎的人,祖师也救不了你!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伦理】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与护生精神

【佛寺建筑】—南传上座部佛寺布局

佛教历史:

【读史】佛说苦圣谛,就是悲观与消极吗?你如何理解?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夜睹明星,在菩提树下悟什么——《印度佛教史》课程七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沙a门运动与佛教的兴起——《印度佛教史》课程之四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读史】佛教在印度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之一

清净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胜利护卫偈,安住常精进

梵音清流——恭迎观音菩萨圣诞

【法讯】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讲座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太虚大师: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

【护教】静修庵开庭公告——护寺保卫战正式打响!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

【佛在人間】-出家更接近了人間

【佛法是救世之光】——降魔的方法

【佛法是救世之光】——佛学的两大特色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o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宣方教授:当前南北传佛教交流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陕西省佛协副会长明舒上师诬蔑本公众号的声明

【问答】看相算命与佛教啥关系?——百劫修相好,佛三十二相

远离附佛传销邪教,自净其意勿非法!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评论荟萃】僧赞正法僧,住持正法城

附佛邪教惊世邪论:佛教偏化俗化异化矮化虚化论

【附佛神教】“完整教”的惊世邪论

从“惠山众”现象看时下中国佛教知识人的一类“时代精神”

印顺佛学与大乘是佛说——2016无锡「批印」研讨会之回应

批印诸文学术失范和学风问题举隅

台湾《弘誓》145期专辑: 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批印」风潮

法华义辩: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评论荟萃】佛子皆为如来使,为护正法当尽责

【评论荟萃】佛陀正法本无诤,堪布何时下神台?

【评论荟萃】删改《法华》署名事,就事论事息诤法

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无争之辨】删增《法华》需结集,莫由己见随意添

佛门 礼仪:

【佛门礼仪】—水陆法会洒净结界

【佛门礼仪】——水陆法会的由来

【佛门礼仪】——汉传佛教僧俗用语

【佛门礼仪】——供养的心态、方法与功德

【佛门礼仪】——千僧斋礼仪及其殊胜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方式与功德

【佛门礼仪】——朝山的心态和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抄写佛经的心态与礼仪

【实用佛门礼仪】—入佛寺生活篇

【佛门礼仪】——佛教称谓误区

【佛门礼仪】—南传上座部僧众托钵乞食礼仪

【佛门礼仪·饭训】—善信到汉传佛寺斋堂用餐礼仪

【佛门礼仪】—居士入汉传佛寺住宿礼仪

【佛门礼仪】在家八关斋戒,受者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出世的八关斋戒

【佛门礼仪】--敬僧之礼

【佛门礼仪】听经闻法须知

【佛门礼仪】来自佛门的温馨提示

【佛门礼仪】- 藏传佛教入寺基本礼仪

【佛门礼仪】- 礼敬法宝,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

【佛门礼仪】- 皈依证明师的资格

【佛门礼仪】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

【佛门礼仪】--顶礼的深义

【佛门礼仪】—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

【佛门礼仪】 汉传佛教僧俗称谓礼'b仪

【佛门礼仪】- 礼敬佛、法、僧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