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仙阵容!这剧值得所有女生和关注女性主义的人都去看看

松毛虫&尺素 梅花间竹 2022-05-07
要说如今纽约哪部音乐剧最火、票最难买,不是《Hamilton》,而是这部《Suffs》。
《Hamilton》只要有钱,还是能买到的;《Suffs》之一票难求,甚至加钱都很难买到…

是为什么呢?

不仅因为神仙阵容——集合了当今百老汇几位最火的女演员之三:Come From Away的女机长“考拉”,Hamilton原卡的Eliza,《摩门经》原卡Nabulungi(托尼奖最佳女配)——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候,当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女性权益都疑似倒车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这样一部剧。



文 · 松毛虫

这是一部unapologetic的女性主义作品,这是一段女性的历史,借由女创作者的笔、女演员的声音和表演、女观众的泪水呐喊出来。
我其实之前对suffragette/suffragist的历史很感兴趣,但没有系统了解过美国的suffs运动,按照个人习惯,没做功课就去看了。
这部剧总体剧情连贯易懂,很难让人错开注意力。主角Alice Paul是历史上著名的“女选举权主义者”,全剧以她的事迹为主线,讲述了她和她的伙伴争取女性选举权,抗争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她和老派suffs领导者Carrie Catt的理念冲突是贯穿全剧的第二条线,我个人甚至更喜欢这条副线,因为它浓缩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进化,女权薪火代代相传。
Suffs使用了全女性pronoun演员(以下简称女演员),男性角色也都是女演员乔装的,“我的历史我自己讲述”。饰演女主角的Shaina Taub也是剧本和词曲作者,我非常感激她能冒着冒犯很多(男)人的风险,把这样一个故事赤裸裸带到舞台上。
虽然我个人很爱这部剧,但它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目前的版本节奏不太好,音乐略微同质化,对于一个只看过一遍的观众来说,歌曲记忆点不多。

看suffs第二幕的时候,我不断想起溺死的女婴,想起被迫全职育儿的母亲,想起遭受家庭暴力的妻子,想起被不平等分数线刷下来的女学生、女工程师、女警察,想起被污名化的女司机、女博士,想起许多许多人。美国土地上发生的不平等,现在正在我爱的故土重演……
我想让我在国内的女性朋友看,想让国内的女性都看到,可它能演吗?

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你一定要去看;
如果你是女性,你一定要去看;
如果你的生活里有女性,你也一定要去看。
最后的最后,Suffs不只是历史的回望,也是长鸣的警钟——女权主义的事业还未竟,女性斗争的脚步不能停歇。




文 · 尺素

同为女性,一场看下来,有许多地方都不禁热泪盈眶。无怪乎许多人都讲这部剧与LMM的Hamilton做对比,现场看下来,这部剧确实与Hamilton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作者Shaina Taub也同样亲自上阵担任女主角。
最大不同的是,Shaina唱歌是不跑调的。

我想应该有许多人跟我一样,在这之前对于美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如果担心因此看不懂这部剧的话,我推荐先看一部2004年出的电影《女权天使》(Iron Jawed Angels)。这是我在观剧前唯一做的功课,没想到正中红心。这部电影基本跟Suffs讲的是同样的故事线,因此我在观剧时,很轻松地就了解了每一个出场人物是谁,接下来的走向会如何。当然如果你十分在意剧透的话,建议就不要观看了。


所有看到这部剧的演员表的观众,第一眼一定会注意到Jenn Colella, Nikki M. James, Phillipa Soo这几个百老汇爱好者一定不会陌生的、熠熠生辉的名字。
而第二眼,他们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二十多名演员都是女性(或者应该说都是pronoun为she/her的演员)。

是的,这部剧仅有的部分男性角色,比如Wilson总统,都是由女性演员扮演的。而同时,这部剧出现的少数男性角色,也十分有趣。
(如果担心剧透,请迅速跳过灰色字的部分,看完剧再回来细品)
Wilson总统是一一个丑角的形象出现的,一出来,他就唱着“Ladies, how I love ladies”,并且列举了他为什么爱女性,是怎么离不开女性的。自然,出口的都是一些过时的男权宣言:男人挣钱,女人做面包,男人盖屋,女人整理床铺,男人管理国家,女人管理水槽,男人掌管办公室,所以女人不需要思考。这强烈的讽刺和滑稽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大笑不已。
直到他一次又一次用各种“理由”打发走了Alice等人之后,再次唱到”I love them, until they start to speak”,绝妙地讽刺了那些说着“我是为你好,为了保护你,你怎么不明白”,实际上却用他手上的权力迫害进步女性的男权者。

有一名戏份不多的男性,是一名精神病医生,当Wilson所代表的男性政权希望他对Alice做出她是疯子的诊断时,他听见了Alice铿锵有力的陈述,坚守职业道德,没有给Wilson他想要的结果。他代表了虽然没有旗帜鲜明的支持女权,但是也能够倾听女性,并且至少坚持底线,做到不做出迫害的男性。
这名精神病医生在《女权天使》中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捍卫Alice句子:勇气时常被错认为疯狂。

另一名戏份较多的男性是Wilson的助手Dudley Malone,他代表了愿意倾听女性诉求,帮助女性斗争的男性。他一开始也是不理解这些女权主义者的,但是通过一曲If We were Married,他认真倾听了Doris对于婚姻制度的批驳后,思想逐渐转变,甚至后来通过辞职来对Wilson作出抗议。

当然,这部剧很妙的一点在于,虽然她们展示了Dudley Malone和精神病医生这样的进步男性,但是并没有将斗争的胜利归功于他们——
Suffs承认了这些进步男性的存在,也肯定了他们对于女权事业的帮助,但是仍旧坚定地告诉大家,女性的权益是靠女性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靠男性觉醒来给予施舍。

如果你自认为是女权主义者,那么这部剧应该是一部不能错过的佳作。
作为女性,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很多时刻都感同身受到不禁热泪盈眶——这部剧不仅讲了Alice为了选举权的抗争,也浓缩了女性至今仍然在遭受的歧视,并将薪火传递给每一名观众。
试问有哪位女性,在看到男人对游行队伍恶语相向时,不会想到从小到大萦绕在耳边的对女性的恶言恶语;
试问有哪位女性,看到Alice等人仅仅因为在街上举起标语,就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入狱服刑,不会想到近些年那些莫名消失的抗争的女性;
试问有哪位女性,在最后一曲“The Work is Never Over”唱响时,不会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桩桩一件件受歧视的事件?

这部剧的核心就是“抗争”。抗争会受到打压,会吃很多苦头,但是抗争最后会带来胜利。
这不是要每一名女性都如Alice一样勇敢,而是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我们如今能享受的权利不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不平等,我们就算不能勇敢地站出来,至少我们也不应该嘲讽,更不要将其污名化。如同国内不少男性加诸于女权者身上的所谓“田园女权”,而不少女权主义者也因此纷纷划清界限自证清白。
然而这真的是合理的吗?
我不禁想到《女权天使》中,NAWSA的负责人对Alice说,你这样激进,给女权带来了坏名声。
而Alice回复说,总比没有名声强。

同时我也认为,不仅仅是女权,亚裔在争取平等的道路上,也可以从这段历史汲取一些经验——其中对于Alice与Carrie的争论,不就是受压迫的群体是要奋起发声让当局不适还是要乖乖做模范公民等着当局给糖的讨论吗?
回到女权的话题,这部剧在赞扬Alice等人的勇气时,却并不只有胜利的童话。
剧中也忠实的呈现了当时黑人女性选举权在斗争中的缺失。比如当年的口号“你们想要更多白人投票吗?”,或者在游行时将colored woman单独列队放在最后,都展现了这场斗争是不完全的。最终,还用黑人女性告诉我们,斗争远未结束,她们还在wait their turn。

同时这部剧也通过总统Wilson最后的一番冠冕堂皇的发言,昭告了世人男性是如何窃取女性的斗争果实,将女性的努力变为自己的“大义”的。联想到疫情期间的不少新闻,不得不令人警惕。

最后,中肯地谈谈这部剧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1. 剧的节奏。与Hamilton很像,这部剧有点赶时间流水账。如果对这段历史完全不了解就来看的话,有可能会被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得不知所措,不知道重点在哪。
这也导致很多应该让观众共情的地方,反而让人感觉少了那么一点点,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样也使得剧中的人物过多而略显拥挤,人物塑造并不太出色,有些过于纸片化。
2. 这部剧的歌曲也不能算十分抓耳,不过有许多旋律重复了多次,所以也十分洗脑。可能因为全女卡阵容,有时候感觉虽然人挺多的,但是声部上略显单一,层次感不是很足,感觉可能还需要再进行一些修改,加上一些女中、女低音等等。
3. 除了刚刚说的两者之外,如果这部剧想要冲上百老汇的话,在导演,舞美,编舞等地方,也都还需要加强一把。现在整体呈现的效果,若是要搬到宽街的大舞台上,可能观赏性还是会差一些。
看完《Suffs》,等完stage door,已经是将近十一点,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习惯性地警戒地向后查看。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最后大家的齐唱:“The Work is Never Over”。

全文完。

喜欢文章的话,请点“在看”、评论、转发哦,谢谢你!



【梅花间竹】
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北留体。

百老汇相关文章
纽约百老汇博主在百年剧院办了一场音乐剧婚礼
百老汇折扣票最全攻略,别再花冤枉钱了! 
百老汇音乐剧正式重启!观剧攻略看这一篇就够了
剧场关门,戏剧从业者咋办?| 45个戏剧人的2020

单篇剧评
Company  |  SIX
The Lehman Trilogy 
Lion King | Hadestown
Dear Evan Hansen | Slave Play
Harry Potter & The Cursed Child
Phantom Of The Opera | Anastasia
My Fair Lady | Once On This Island
Lifespan of Fact | Beautiful | Ferryman
The Prom | The Band's Visit | Last Match
Junk | Head Over Heels June Is The First Fall

美食类内容
我决定开个私厨 | 私厨真的开起来了
无肉不欢者在禅院做素食主厨是什么体验
“封城”一周年,14个纽约餐饮人亲述中餐的2020
全纽约我最爱的早茶店,永久关门了
米其林餐厅不开门,三星厨师来我家做9道晚餐,惊为天人

美食中最魔幻的力量 | 破除美国中餐的偏见

不明觉厉的“低温慢煮” | 卤牛肉的方子

其他文章
大都会博物馆史上最实用攻略
专访:对话格莱美奖华裔评委
五天不碰手机不说话,超奇特的禅修经历
总结在美国求职junior非技术岗的通病和建议
纽约客来说说看,纽约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现代人为什么不会写文章了? | 校园霸凌的思考

莫雷事件 | 科比·布莱恩特 | 勒布朗·詹姆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