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蔚磊| 微观语言规划理论在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中的探究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摘要:本文在简述微观语言规划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涵义和意义, 从主体、客体、本身三个方面剖析了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外语课程 政策实施现状中的五大问题: 课程实施的价值观、课程实施的进程、课程采纳与课程完整实施的 区别、教师的微观语言规划权力和来自教师的阻力。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微观语言规划下我 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应然选择做了讨论: 五大课程层次、四大课程制定主体、有效教学的八个 步骤、教师教案的制定过程。


关键词:语言规划; 微观语言规划; 课程实施; 外语课程; 有效教学


关注公众号,后台发送“微观语言规划理论”

即可下载PDF版本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语言规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的研究,如赵 蓉晖 ( 2010) 、李宇明 ( 2011) 等; 语言教育政策的国别比较研究,如金志茹 ( 2009) 、沈骑 ( 2011) 等; 语言规划的国际化趋势研究,如束定芳 ( 2013) 、戴炜栋 ( 2010) 等。而详细介绍 微观语言规划理论的文章比较缺乏,从微观语言规划角度研究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文章 尚不多见。国内对微观语言规划不够重视,对其意义不够了解。在我国的微观语言规划中, 外语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外语教师、测评专家这四类人彼此之间联系很少,各自为战,他 们依据自身的想法和搜集到的资料分别设计方案,这就会导致政策实施中的这四块内容相互 脱节,也会造成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阻碍。因此本文致力于介绍微观语言规划的相关理论,并 探究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中的微观语言规划以及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微观语言规划相关理论 

语言规划包括三个维度,即宏观 ( macro) 、中观 ( meso) 和微观 ( micro) ( Kaplan & Baldauf 1997: 52) 。宏观语言规划通常指宏观层面、大范围的国家或政体的规划,它通常由政 府部门执行,意在影响整个政体社会内的话语方式和文化实践活动。中观语言规划主要指语 言的保持、维护与复兴,是要对这些语言的保护和复兴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它包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语言生态批评、保护小语种的规划和措施、复兴小语种的政策、语言环 境的研究、中介语交际的研究、传播小语种的研究以及中观语言规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等。微观语言规划是从微观视角进行语言规划,具体指在家庭、学校、生产制造部门、管理部 门、执法机构、销售与服务业、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结构众多行业中的语言规划。微观语言规 划是语言规划实践小型化、个体化和地方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形式。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初,Kaplan 首次展开了微观规划实践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后 Barkhuizen & Knoch ( 2006: 1-18) 、Baldauf ( 2006: 147-170) 和 Canagarajah ( 2005) 等人对语言规划的微观化、基 层化和本地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教育中的语言规划和学校中的语言规划是该领域研 究的重点。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参考 Baldauf & Ingram ( 2003: 53-78) 、Kaplan & Baldauf ( 1997: 122-152) 和 Touchstone et al. ( 1996: 329-349) 等。

学校中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是紧密相联的,宏观层面的语言规划需要微观层面的语言 规划来助其执行并尽可能地满足地方需求。政策不仅只是文本的传达,还需要行动的执行, 因此在任何语言教育规划中都需要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微观语言规划可以确保宏观语言政 策在学校体系内的有效执行。 

宏观语言政策与规划在我国外语教育中主要表现为 “义务教育外语课程标准”“大学英 ( 外) 语教学大纲”“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 “高等教育外语课程标准”等。微观语言规划是宏观语言规划在外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某高校外语课程规划、某位 老师一个学年的外语课程规划或具体某一节外语课程的规划。宏观层面的政策和微观环境有 时会有一定的冲突。地方、学校、院系、教师或其他个体可以遵守政策,也可以拒绝落实政 策而选择做他们认为可以适应微观环境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宏观政策执行的微观阻力。譬 如,1999 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性的外语教育政策,即 “以任务和交际为中心的教 学模式”代替原有的 “以教师、课堂和教科书为中心的模式”。该政策颁布后逐渐被教师们 熟知并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却很少在课堂中应用交际教学法。这从某种程度上就阻 碍了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究其原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升学考试或等级考 试的压力,学生们必须通过这些考试才能毕业或晋级,而这些考试都以词汇和语法为核心。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事业都以考试结果为统一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 的 “填鸭式”教学方式。总之,尽管交际性英语教学是国家宏观目标,但是考试对于地方 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导致了地方部门不得不采取有悖于宏观规划的,但是却可以满足本 地需求的微观策略。这种微观策略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表现为课程政策的实施。因此,本文 将应用微观语言规划理论对我国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进行研究。

外语课程政策指政府或教育权威机关基于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的目的,在特定的历 史时期内面向学生开展外语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政治活动以及所依据的行动准则 ( 陈建琦 2015) 。外语课程政策本质上来说是 SLT ( 外语教学) 和 SLA ( 外语学习) 的执行政策。Tollefson ( 1981) 认为 SLA 进程是政策层面的一系列决定,它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政 策目标和执行。Winter & Pauwels ( 2003) 认为宏观层面的语言规划主要依靠教育来执行,某 一项语言政策的传播与落实主要依靠学校教育的坚决贯彻和执行。教育不仅可以作为政策执 行的工具,还可以有效推动理念的传播。教师可以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活动语言规 划的制定者。Winter & Pauwels ( 2003) 认为教师通过使用课堂资源对语言规划有相当大的影响。除教师外,学生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做出的选择 ( 如学生对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 语种的选择)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微观语言规划。在外语课程政策实施过程中,教师、 学生和教学方案 ( 外语课程政策的表现形式) 是三个关键因素。


2. 微观语言环境下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涵义 

2. 1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内涵 

经梳理,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解。第一,外语课程政策实施就是外语教学。该观点认为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是将教学内容传 递给学生。有时 “外语课程”被看作是一个大的连续体,包含计划、开发、实施和评价等 各个环节,而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环节就是外语教学 ( 崔允漷、夏雪梅 2013) 。笔者认为这种观 点是不全面的。

第二,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是将外语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 施良方 1996) 。该观点的关 键要素是 “创新性”,即 “实施”是学习新方法和新事物的一个过程。与第一种观点相比,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不仅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而且也是外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政策过程中 所创造出的革新性的外语课程方案。 

第三,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是一种创生过程 ( Connelly & Ben-Peretz 1980) 。该观点包含两层 意思: 1) 教室之外的外语课程开发,即宏观外语课程政策,以国家、地方和学校为主体。2) 教室之内的外语课程开发,它受到外语教师的影响,外语教师在外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 修改、调整和转化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外语教师是微观语言规划实施的关键主体。 

第四,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是教师、学生和方案的互动过程。这种观点主要立足于学校一 级的课程实施,从教师、方案、学生三者的互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刻画学校的教育 过程 ( 详见夏雪梅、崔允漷 2013) 。

笔者认为教师、学生和方案是微观语言规划实施的三个关键要素。这三个要素通过彼此 之间的互动对微观语言规划产生影响。它们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师和学生之间 的互动,例如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交流等; 第二,教师和方案之间的互动,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是虚拟参加的,如备课、批改作业、课后反思等; 第三,学生和方案之间的互动,在这 个环节中教师是虚拟参加的,譬如预习、复习、课后作业、参加课外辅导等。
2. 2 研究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意义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是实现宏观语言政策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1) 研究语言政策在外语 课程中的实施有助于我们了解外语课程政策 ( 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 在微观外语教学情景 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2) 通过分析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目前外语课 堂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发现某些外语课程政策与计划失败的原因。3) 研究外语课程政策 实施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外语课程政策与计划的适切性及其影响因素,使其不断地修正、调整 和完善。4) 借助课程的实施可以对外语课程政策的优劣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并检验语言政 策在外语课程中的实践效果。
3.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主体、外语课程政 策实施的客体、外语课程政策本身。 3. 1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主体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主体主要有外语教师、学生和学校,另外还可能包括各类行政人 员、社会人士和其他专业人员。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学生和学校对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 第一,教师。教师是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最直接的参与者,是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成功的关 键所在。任何外语课程的理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 教学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教师如何使用课堂资源对语言规划有相当大的影响。譬 如,在外语课堂中,尽管有国家颁布的外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但是教师有没有仔细研读 并领悟这些标准和大纲,教师又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这些标准和大纲进行教学,到底有没有隐 性大纲的存在,这些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第二,学生。学生作为语言规划产出的关键载体,对外语课程政策有着重要影响。学生 在外语教育规划中做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微观语言规划 ( 如学生对英语、日语、 法语、俄语等语种的选择) 。此外,学生对于外语课程方案的态度也会影响课程实施。每位 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目标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学生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教师和专 家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更倾向于以务实和工作需要为导向的学习。 第三,学校。学校作为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主要机构,作用巨大。1) 学校可根据最新 的外语教学大纲,协调国家外语课程政策、地方外语课程政策和本校外语课程政策,规划本 学校或本学院的具体课程操作方案。2)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自主选择适合外 语课程政策实施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教材。3) 各个学校可自主制定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如 外语教师承担听、说、读、写课程的不同情况、每项外语技能的课时安排、外语课程的实施 步骤等。此外,以上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影响外语课程政策的顺利实施。不仅外语课 程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之间需要交流,外语课程政策实施者之间也需要一定的交流。交流 可以为外语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保障外语课程政策的顺利实施。
3. 2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客体 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客体即客观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外语课程政策颁布的社会环境、文 化环境、政府因素以及大众对外语课程政策的价值判断等。 首先,地方政府机构会影响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学校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与学校所在 地区对这门外语的需求度有正相关的关系。例如东北地区由于和韩国、日本接壤,与韩国和 日本的贸易往来比较频繁,该地区对韩语和日语的需求也比较大 ( 徐浩 2014) 。在课堂中实 施韩语和日语教学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当然学校也可以发挥教育的主体性,结合本 校的优势学科,通过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例如,在大学外语教育 中,各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开设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外语教学课程,为本地区培 养复合型高端人才,这样政府也会意识到外语课程政策的价值,给予外语课程更多的支持。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外语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 职责。规则制度是课程实施成功的保证。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 ( 教委、学校行政部门、学院行政部门) 对外语课程政策的行政支持越大,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程度也就越高。如果 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与外语课程政策的要求不一致就会给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带来负面影 响,如各地区对英语中考和高考分值及所占比重的调整会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英语学习 上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 ( 教委、学校行政部门、学院行政部门) 中外语课 程政策制定者的水平越高、参与度越大,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程度也就越高。
3. 3 外语课程政策本身 切实可行的外语课程政策是外语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设计外语课程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 虑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外语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如外语学习实验室、数字图书 馆等。外语课程方案本身是否合理会影响其课程实施的效果。首先,要保证外语课程政策目 标的清晰性,即外语课程政策的实际应用者———教师对外语课程政策目标的理解程度。其 次,外语课程政策的复杂性也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如果新的外语课程政策的难度和变革程度 超出外语教师的原有理解程度,那么外语教师在外语课程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只会按照自己固 有的理解进行外语课程的实施,这就会影响新课程政策实施的效果。再次,外语课程政策本 身的质量和实用性也是影响外语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例如,外语课程大纲的质量、是否经 过多次的专家论证、是否在一线教师中做过相应的问卷与访谈以征求意见、所提供的外语教 材和外语课程资料是否实用等。外语教师必须具备选择适切课程资料的能力,要能选择出适 合本课程和学生外语水平的课程资料。由于每所学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有全 国统一的外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师也必须根据自己所教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料的选 择,保证课程资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外语课程政策的质量和实用性越好,外语课程实施 的程度也就越高。
4. 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实然现状 在我国,无论是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是义务外语教育中的课改,一直实行的 都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发展模式。它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自上而下推行,要求学校中的 所有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这种模式是有一定局限的。第一,这种宏观语言政策具有集权的特性,需要从上到下层层贯彻落实。正如 Morris et al. ( 2000) 所说的自上而下的语言规划战略和课程实施策略经常没有办法使得实施结果与政 策制定者的意图相符。具体到外语教师层面,由于不清楚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目的,能否认同 改革的理念并积极实施外语课程政策值得商榷。与此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外语教 师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教学方式 ( 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等) ,要他们放弃原有 的外语教学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模式并非易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协调。我们在外语课程 实施的各个阶段中,尤其要注意倾听来自教师的意见。 第二,相比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关注更多的是新的外语教学大纲是否被采 用。因此,各个学校是否接纳采用新标准便成为首要目标,至于课程实施的准备时间是否足 够、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学校实施计划是否完整、实施之后如何评价这些问题并未顾及 ( 黄 政杰 1991) 。第三,我国这种中央集权式的教育体制,宏观语言规划占绝对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统 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外语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外语教师缺乏微观 语言规划和课程政策实施的自主权,不能完全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微观语言规划下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应然选择 在微观语言环境下的外语课堂中,保证外语课程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制定出一个全国通用的外语教学大纲 并非易事。这种全国范围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制定得太清晰,各个地方不易操作,制定不 清晰则会让地方无所适从,因此在制定宏观语言政策和外语课程政策时必须要把握好这个 度。此外,国家制定好外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后,在从上而下层层转达的过程中会出现 “失真”现象。为避免此现象出现,我们需要思考外语教师是如何把课程标准变成课程内容 的。笔者建议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微观语言规划权力,把课程标准变成课程内容可以 按照以下八个步骤 ( 崔允漷 2009) 进行: 1) 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 晰; 2) 选择适切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 3) 制定评价学生表现的标准或开发评分规则; 4) 设计外语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 5) 规划外语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 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 6) 实施规划好的外语教学; 7) 通过学生的表现确定上述标准实现 的程度; 8) 评价并修正整个过程。第二,外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外语课程方案的专业性,实现有效教学。外语课程不 应仅是传递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作为外语教师,首先要研读并领会国家颁布的外语课程 标准,然后制定出整个学期的外语教学方案,再设计出有效的单节课程的教案。在实际的外 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单独设计每节课的教案,这就会影响教案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会导 致教师过度依靠教材。在没有事先设计好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的情况下,无法评定单节课的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所以在制定学期教案和课堂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教学目标,确保自 己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国家语言规划部门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师应该在充分领会国家外语课 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材料,设计出科学的、有价值的、实效性强的教案。第三,外语课程的层级可以分为五层: 理想的课程 ( 国家改革纲要规定的课程) 、正式 的课程 ( 外语课程设置方案、外语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等) 、教师理解的课程 ( 教师设计的学 期课程纲要和单元教案) 、师生课堂运作的课程 ( 课堂教学) 和学生体验到的课程。要实现外 语课程政策的成功实施就要做到这五类课程的协调统一,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1) 学校层 面。需要在分析国家外语课程标准和本校外语学情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外语课程规划、 外语课程纲要、外语教案,之后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外语教学评价。2) 外语课堂层面。依据 外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情和外语教材等资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实施教学 过程。在课程层面要注意实施目标导向的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第四,要充分考虑外语课程标准制定和执行中人的因素。主要有四类人: 课程专家、教 材专家、教师、测评专家。课程专家负责课程方案的设置; 教材专家负责编写教材、教科 书; 教师负责制定学期课程纲要、单元/课时教案、实施课堂教学、进行课堂评价; 测评专 家负责纸笔测验和制定表现性评价标准。在实践中,这四类人彼此之间联系很少,各自为 战,他们依据各自的想法和搜集到的资料分别设计方案,这就会导致课程标准中的这四块内 容相互脱节,无法和谐统一,也会造成课程实施中的诸多阻碍,最终导致方案失败。因此我 们建议这四类人在完成各自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了解自己前后衔接的 对象。只有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研讨,才能缩小彼此之间理解方面的差异,最终制定出切实可 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外语课程政策的实施应是外语政策的制定者和外语课程的实施者 ( 外语教师) 之间双 向的互动与调整。在这四类人中由于教师是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让 外语教师清楚地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目的等,以便帮助政策的顺利落实; 另一方面需要外 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把修正意见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和测评 专家。外语教师是决定外语课程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是国家语言政策规划的最终落实者, 没有外语教师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外语课程革新,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宏观语言政策 的落实与执行。
6. 小结 目前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经颁布,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 这一宏观语言规划,就需要有相应的微观语言规划,各个学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并实施新标准下的外语课程实施政策。各位外语教师也需要在充分领会新标准的基础上制定 出自己每个学期的课程大纲和单节课的课程方案,如此才能确保宏观语言规划的有效执行。本文在充分研究微观语言规划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涵义和意义。基于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文件,结合现有的微观语言规划的现实,从主体、客体、本身三个方面 剖析了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现状中的五大问 题: 课程实施的价值观、课程实施的进程、课程采纳与课程完整实施的区别、教师的微观语 言规划权力和来自教师的阻力。本文从五大课程层次、四大课程制定主体、有效教学的八个 步骤、教师教案的制定过程四个方面对微观语言规划下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应然选择进 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突出微观语言规划的核心特征,提升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的效果, 尽量勾画出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可以对今后微观语言规划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已略)





往期好文

 推荐


区域国别类


外语教育类


语言政策类


往期讲座


往期会议


作者简介

张蔚磊,博士,教授。上海市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松江区“拔尖人才”、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美国乔治城大学高级研究学者、英国中兰开夏大学访学学者。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上海市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督导,中国对外贸易经合协会商英专委会副会长、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联盟常务理事、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商务英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特聘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海关学院客座教授、国家教育决策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备案爱尔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承担国社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近20项。主要从事外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5部;在CSSCI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以第一作者发文50余篇。主要刊发于《外国语》《外语界》《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转载。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重要报告70余次。担任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人。



本公众号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不一定代表公众号运营者意见,请客观思考。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编辑:马骋成

扫一扫关注我们


国别与区域语言战略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蔚磊| 微观语言规划理论在我国外语课程政策实施中的探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