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千一

科技

图解和对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和七十五法(总结篇) | 建议收藏

佛学中的理科和文科综上,通过使用七十五法对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以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相互对照,希望以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佛学中的基础概念。阿弥陀佛。愚夫合十。法相(俱舍、唯识):1.
6月16日 上午 6:42
其他

略解十二处 | 七十五法和十二处的对照

七十五法是前提条件这篇文章假设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七十五法,以及七十五法都有哪些分类和心所下的子分类,并且应该了解下这七十五法具体的内容。如果你对此不太了解,那么也可以先阅读下我之前的文章
6月10日 上午 6:34
其他

略解五蕴 | 七十五法和五蕴的对照

无见无对的一种色法,无见是因为无法看见,无对是无法用其他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来感知到它的存在与否。具体一点的,可以再参考下律仪无表,非律仪无表,处中无表。一般的解释
6月6日 上午 9:18
其他

五位七十五法(基础部分)

参考材料《俱舍论》《成唯识论》智敏上师《俱舍论颂疏讲记》林国良教授《成唯识论直解》佛光大辭典
6月3日 上午 10:00
其他

佛学中的理科和文科

我经常用上学来类比学佛,在我读到高二的时候,学校开始要求我们分科,分成理科和文科。虽然分了两科,但还是有一些课程是共同的,如数学、语文和英语。除此之外,理科还有物理和化学。后来听说还有生物。而文科则是历史和政治。随着我对佛学的了解,我发现佛学也可以分为理科和文科。我先说说文科。那什么是佛学中的文科呢?!佛学中的文科我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句非常著名的话:“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是非常好理解的,那么“芥子纳须弥”该如何理解呢?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完全直接的例子。只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但又因为是比喻的方式,所以比喻本身永远都可以找到瑕疵。例如:有人借用现在科学来比喻,比如用一张光盘(或USB盘)所存储的文件,可以比得上一座山的书籍堆积在一起。当年光盘出来的时候,比尔盖茨还亲自打了一个广告。图片来源:网络。图片说明: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一张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从文字量上来说的。但是一张光盘并不能等价于那33万纸张,或等量的书籍。这就是有瑕疵的地方。光盘如果坏了,那么多文字就全部丢失了,而那么多的纸张要全部丢失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再者,有人半开玩笑地反驳说,光盘不用了,就只能丢垃圾桶了,而那33万纸张还可以卖破烂,估计还可以得到几百块钱呢。这些“瑕疵”的地方,都说明了比喻本身的局限性。也有人借用“心”来说明,“心”虽然很小,要么像拳头那么大(指心脏),要么像碗口那么大(指大脑),却可以包容一切的东西。这个比喻的“瑕疵”就更大了,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比喻。《大智度论》里面说,合格的比喻应该是用简单的事情来比喻复杂的事情,这样才能帮助大家从简单的事情去类比,然后理解复杂的事情。实际上,佛学上“心”的概念,要比一个“芥子”或“须弥山”要复杂的多。所以,就算有人听到了这样的比喻,也是蒙蒙胧胧,似懂非懂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这就是“文科”的特点,或者说是“文艺科”的特点。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比喻,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个理解。就像一篇作文的评分,可以给很高,因为意境很丰富,也可以给很低,因为逻辑不通。用文科的方式来理解佛法虽然也有用(我从不一棍子打死一个观点),但是这个用途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芥子纳须弥”这句话,请问你要在生活中如何实践呢?它当然可以让你更加包容,但你只问一下,听完这句话,你就能够包容一切吗?对于一切事物都看得惯吗?对于一切人都看得惯吗?对于我这篇文章可以理解和包容吗?!为何会如此?就是因为无法直观体会,光靠理解就会似懂非懂了。再遇到逆境的时候,一下子就现原形了,以前是怎样又回到了怎样的状态了。重申下,我并非一棍子打死“文科”或“文艺”的这种理解和表达。我只是指出来一些人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我的观察中是现实、普遍存在的,所以我才点出来而已。但并不绝对。如果你觉得这类理解对你很有用,那也无妨,你没必要改变什么,继续保持就行。佛学中的理科那什么佛学中的理科呢?我们先回到学校,理科主要是指:数、理、化。即数学、物理和化学。这里的理科和文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理科是有标准答案的。比如1+1=2这个等式,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博士、教授,这个等式都是成立的。不仅1+1=2是成立的,而且知道1+1只能等于2,而不能等于其他数字,等于任何其他数字都是错误的,如0,1,3,-1,-2,-3...。这就是理科的特点
5月19日 上午 8:51
其他

大乘百法 vs 俱舍75法

之前分享过可互动的百法大图,https://yuqianyi1001.github.io/100今天再分享一个不一样的百法表格,做这个表格的时候是为了和俱舍75法进行对比。百法俱舍75法大乘百法
5月7日 上午 8:13
其他

一起来学《阿毗达磨俱舍论》

为什么我会对《俱舍》感兴趣?其实是源自于更早的时候一起学习过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是唯识学的经典,那如何又引起我来学习《俱舍》(《俱舍》是《阿毗达磨俱舍论》的简称)的兴趣呢?因为《成唯识论》中有大量的段落是在成立“唯识”的观点,尤其是要成立其中的根本识
5月6日 上午 12:58
其他

我用画图AI生成了善财童子所参的53位善知识

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承事供养欢喜法门。南方有国名曰藤根;其国有城名普遍门;中有长者名为普眼。...尔时,善财于彼城内推求寻觅长者所居,人咸报言:“住市肆中,鬻香药处。”第17位:甘露火王
4月4日 上午 8:13
其他

电影《周处除三害》和它的英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电影《周处除三害》最近很火热,听说在网飞(Netflix)上也可以播放了,立即去找来看。查找的时候,一开始用“周处除三害”去搜索,结果一无所获,还以为是Netflix的上映是分地域的。然后再查了下IMDB上的评分,发现英文名居然是The
3月4日 上午 9:41
其他

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觉悟之十二因缘 | 十二因缘的四种解说

在上篇文章里面,我从佛经中查找了许多关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直接说法。从数量上来说,十二因缘是最多的。为加深影响,并指出佛经来源,请参考下表。分类佛经内容南传三藏長部14經,大品[第二],譬喻大經(备注:此处说的是毘婆尸如来)十二因缘南传三藏自说经,第一品菩提品十二因缘北传阿含部杂阿含经,卷第十五,369经十二因缘北传经集部佛说分别缘生经十二因缘北传本缘部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九,成正觉品十二因缘北传本缘部佛本行集经,成无上道品十二因缘北传本缘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十二因缘北传律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五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简介在进行十二因缘的解说之前,我先用现代语言,简单地介绍下十二因缘分别是什么。注意,佛教术语,名字,概念,经常会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我这里只会介绍下最常用的一种或两种。如果想要完全了解每一项的完整含义,还请参考佛学辞典,以及查找佛经中的原文(这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的)。十二因缘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无明:即无知,即愚痴。
2月17日 上午 9:07
其他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什么?| 在菩提树下修行了什么而成佛?

记得有一次,我给女儿讲了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最终成佛的故事(可参考之前的文章《悉达多太子的履历(悉达多
2月14日 上午 6:25
其他

恐龙时代有佛吗?

有一位师姐的家属问她,恐龙的时代有佛吗?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偶尔用来增加学佛的趣味性,未尝不可。只是不要天天被这类问题耽误了时间就行,毕竟以学佛来说,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做的。无论是理论上的学习(解),还是实践上的练习(行),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这类发散性的问题,偶尔聊聊,也还是可以的。处理得好,也可以“劳逸结合”嘛。毕竟来说,我们还在“有功用行”的阶段,修行还是蛮辛苦的。所以,偶尔增加点趣味性,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气氛。恐龙时代有佛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佛。那什么是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次去展开。(如果想看“答案”,可以直接跳到第三层)第一层佛
2月10日 上午 5:55
其他

悉达多太子的履历(悉达多 aka 释迦牟尼)

僧团成立波罗奈国长者之子耶舍,与其他四位友人,一同加入僧团,随后城中其他豪族有五十人也加入。(僧团人数:五十多人)耶舍的父母,成为僧团第一位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居士)
2月8日 下午 12:07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佛经中阿弥陀佛本生故事

一次佛学课上,法师给我们介绍净土法门,其中有一页PPT,罗列了佛经中的阿弥陀佛过去生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开心,曾经想做类似的事情,甚至还想更进一步,把主要的佛菩萨们的故事都罗列下,然后用人脉图的形式把他们的关系标注清楚,想来非常有趣。但是,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未能如愿。所以这次看见了法师的PPT,是非常开心
2月1日 下午 12:15
其他

陆居士的《华严经》读后心得分享

,历经7个月零28天,陆居士是第一个读完了80卷《华严经》的同学。从日期(美国)起2023-5-28到2024-1-24。(部分记录,后期才转到了「微信读书」APP)有句话说“独行者快,众行者远”
1月28日 下午 4:01
其他

我所经历的两个“外道”

什么是附佛外道?维基百科的定义如下:附佛外道,又称附佛法外道,为佛教术语,通常用以称呼被主流佛教界认为是附会佛教、歪曲与篡改佛教教义和历史的新兴宗教、宗派及学说。外道为一个佛教术语,指与佛教哲理不同的哲学或宗教组织,无贬义;附会佛法则被称附佛外道,视为邪说。通俗来说,就是那些看起来像是佛教的组织,但所宣传的思想和佛教的根本思想有不同,甚至是佛教所反对的。但是一般人,或佛教初学者,是不容易识别出来的。但是有经验的佛教徒,尤其是深入过佛教教理的佛教徒,是很容易识别附佛外道的。相信宗教局和协会以国内情况来说,应该依赖宗教局和佛教协会的认定结论。尤其是宗教局,这是有法律上的权力的。一旦一个组织被认定是邪教或附佛外道后,宗教局会依法取缔,严重的情况,甚至会把有关人士绳之以法。国内目前的宗教环境很严格。对于宗教的约束和规范都有很多。即便这样,依然不可能100%地杜绝邪教和附佛外道的。例如,当某个组织很小时,很隐蔽时,影响力也很小时,这个时候宗教局或佛协就不会出面认定了
1月27日 上午 5:32
其他

写给莲友和莲友家属的临终手册 —— 临终准备、助念和关怀

以净土学人(也叫莲友)来说,对于临终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笔者即有完整地学习过相关的课程,也有一些实践,再加上一些所见所闻,因此打算做一些梳理和分享,供莲友们参考。以理论学习来说,我有参加过两个组织的,一个是民间的,另一个是正规寺院的,除此之外,也在网上收集到其他组织的一些公开资料。以实践来说,即包括现场的,也包括远程的,即有规范流程的,也有家属临时组织的。所有的这些综合起来,就是我的信息输入了。最重要的是参加培训和实践(适用于:莲友和莲友家属)参加临终助念和关怀方面的培训这可能是最最重要的了,如果参加过这方面的培训,就会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也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参加过培训后的总结和笔记分享了。不过,并不是每个道场都会提供这方面的培训了,所以,还需要多方打听下,哪里会有这类培训,然后再参加下。参与临终助念和关怀方面的实践对于莲友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其他莲友顺利往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学习和累积福德。等到我们自己往生,对于助念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了,这样往生就会更加有把握了。临终准备(适用于:莲友和莲友家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或很年轻等而无需准备。事实上,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能会发生生命的无常。虽然我们不必因此就惶恐不安,导致无法正常生活。但也不要过于盲目乐观,从而忽略了准备工作。虽然以净土学人来说
1月18日 下午 12:56
其他

佛教梵呗之初体验 —— 从讨厌到深度参与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TOP5:尝试对比中观、唯识和如来藏TOP6:聊聊开悟的常见误解以及开悟的层次TOP7:写给年轻人学佛的建议
1月12日 上午 10:52
其它

不该把“示现”当做丑闻的借口

示现一词最早在佛教文化中出现,用来描述一些佛陀和菩萨的反差行为和反常经历。最早是用在佛身上的,例如佛陀寂灭前示现吃了毒蘑菇之后的病痛,佛陀示现头疼三天,三月吃马麦的果报等。然后用在菩萨身上,如维摩诘大士示现疾病,然后佛陀派遣各大弟子去探病,因此引出来了各种经常的对话和故事
1月10日 上午 2:47
其他

定生慧只是方便说

何谓方便说?和究竟说相对。何为究竟说?究竟说就是真理
1月9日 上午 6:45
其他

有果必有因,理解这点就不会再有怨恨了|从电影的佛法之《西游降魔篇》

然后引起了驱魔人争先恐后去降妖除魔,而他们的目的又都是为了领赏金。这有点借鉴了美国悬赏猎人的风格。除了电影的主角
1月6日 上午 2:35
其他

问题、话题收集(长期有效)| 写作小结之2023年

请问大家对什么问题或话题感兴趣?不妨给我留言吧,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兴趣范围之内,我都会尽量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曾经有人让我讲讲佛教寺院和故事。这个即不是我擅长的领域,也不是我觉得可以体现我自己价值的地方。其次,各种寺院或佛教人物本身的故事也挺多了,稍微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了。所以,这方面我就不再考虑了。如果对我的风格不太熟悉,不妨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的文章。以我自己来说,风格是偏重逻辑思维,经典原文考据,简朴风格(太华丽的语言也写不出来)。这里也推荐10篇目前阅读数量较高的文章吧。TOP1:什么是人间佛教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佛教空的六个层次 | 《空之探究》之读书笔记

的,名为大空。胜义空:胜义就是涅槃,涅槃是空的,名为胜义空。(备注:声闻经典中对于涅槃的诠释角度于此不同,多是从苦,灭苦的角度而诠释的涅槃)有为空:有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生死流转的三界是空
2023年12月17日
其他

什么是执着?| 一文说清楚佛教的执着是什么 | 我执和法执

经常在学佛群里面听别人提起“执着”,尤其是说别人执着的特别常见。可是认真地问对方,什么是执着时,又通常得不到正面的回应。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说执着,却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执着。更糟糕的是,甚至有人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了,被人说这也是执着,那也是执着,仿佛就没有不是执着的东西了。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很有必要来讨论下,到底什么是执着了。世人的执着先来看看一些例子吧。有人说:必须去海外留学,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有人说:必须考上985,211(指排名靠前的大学),人生才是圆满的。有人说:必须学会AI,才会有前途。有人说:必须去国外旅游几次,人生才有意义。有人说:必须学会一项乐器,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有人说:女人若不学会化妆,将来就没人愿意娶。有人说:女儿大了就得嫁人,嫁人了才会幸福,才有归宿。有人说:除非用上了xxx品牌的包包,否则人生就是缺憾。有人说:非某某不嫁,如果错过他,我会后悔一辈子。有人说:我非某某品牌的coffee不喝。有人说:只有某某茶才是真正的茶。有人说:只有考上公务员才有出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要留意下,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类似的言论了。这些都是“执着”,而且都是普通人的执着。仔细看看这些例子,不难总结出来这里的规律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解构禅宗公案 | 如何应对和理解 | 万法归一的终极问题

其实也未必好,看看其他有最高机构的宗教,很难保证里面不会腐败,不会藏污纳垢的。不过,一般人都不读宗教史,很难了解某个宗教的全貌了。所以,就只打住。不过我还是想要提一下证悟的最低标准
2023年12月9日
其他

常乐我净的两次大反转 | 四颠倒与涅槃四德

第一次,外道说常乐我净早在佛教出现之前,古印度的宗教,就存在常乐我净的说法,那时的常乐我净的意思是:常:认为世界有永恒存在的。如果世界可以被毁灭,那就认为宇宙是永恒存在。如果宇宙可以被毁灭,那就有一种高于宇宙的存在。总之,就是存在某种永恒不变的实体或本质,可以是世界,宇宙,或高于宇宙的那种东西,如梵(Brahman)。乐:认为有一种持续的终极快乐状态。(补充:世俗说的,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虽然可能有正面积极的一面,但终究是对于苦的本质认识不足。)我:认为有一个独立的、恒常的、不变的自我或灵魂。净:认为存在某种绝对的、无瑕的纯净状态,并去追去这种状态,用恒河水可以得到身心净化。(补充:或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并追求身体的永生,或想要永葆青春。)佛教诞生后,首先反对的就是常乐我净,并称之为“四颠倒”,并对应地提出了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佛教时间的相对性 | 你知道弥勒菩萨于5.7亿年下生人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 《华严经》之“寿量品”读书笔记

佛教里面关于时间的论述很多,有论述说:时间是有依赖性的:因为时间离不开空间,离不开事物的变化,若一切事物都不存在变化,时间则不存在。时间不是实有的:实有的概念就是有一个最小的时间单位,而佛学上认为时间可以无限切割,不存在最小单位。目前科学虽然在不断探索可观测到的时间,但是,理论上的最小时间依旧是不存在的。时间是相对的:如《华严经
2023年10月21日
宗教研究

学如来藏要当心印度教的梵我一如,因为它们太相似了!

备注:这个是梵语Om(汉字用唵,发音ōng),即是印度教的标志,也是佛教诸多咒语的首字,更是藏传佛教中的种子字。如来藏思想在汉传佛教中特别流行,不仅被禅宗所接纳和采用,就是汉传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华严和净土等也不免受到影响。勉强说来,只有玄奘大师后的新唯识才算是和如来藏保持了毕竟清晰的边界,证据可参考《成唯识论》和《瑜伽师地论》,这两者都不涉及如来藏,甚至还批评了“本来清净”一类的观点。然而,如来藏思想从佛教史发展来看,是后期才比较流行的思想,再后期一点就是秘密大乘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密教。根据很多人的说法,密教的思想又是延续了的如来藏思想。关于密教和印度教的讨论已经足够多,总结来说,无非是极其相似,不仅思想上的内容很相似,就是外在的形式,事项上的修炼都是极其相似的。不过,这点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回到如来藏和印度教来说,这两者也有很多观点是非常相似的。难怪有人说,学习如来藏者,要警惕下,千万不要最终变成了印度教神我的信徒。如果那样的话,那真是非常可惜了。实际上,很多人学习如来藏的朋友,都不太关注和了解印度教的神我思想,甚至从来没有去了解过印度教的神我思想。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不注意区分的话,哪一天遇到了印度教的信徒,可能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相似感。如来藏和印度教神我思想的对比有鉴于此,在chatGPT4.0的帮助下[1],总结了如下的相似之处:人人都有佛性/Brahman如来藏强调人人都有佛性,这一佛性是纯净无瑕(本来清净)的,只是被无明和烦恼所遮蔽。印度教的观点是每个生命体都有ātman,都是Brahman的一部分。人的真我(ātman)被视为神圣的、永恒的,并与宇宙的自我(Brahman)相一致。修行是净化的过程如来藏思想中,通过修行和实践,众生可以去除遮蔽佛性中的染污(烦恼和无明),最终达到觉悟。在印度教中,通过内观、瑜伽和冥想来净化自己,个体可以认识到自我与Brahman的一致性,从而超越生死轮回,达到解脱。(Brahman很多人翻译为是“梵”,即“梵我一如”是其根本思想)不二教义如来藏思想中的佛性与一切众生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现象上出现了差异。经常强调“不二”或“一如”的观念,即万物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皆为佛性或如来藏的体现。印度教的Advaita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你相信佛经里的人比山还高吗?|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

阿弥陀佛有多高?比山还高大的说法,还是一种降维了的说法。佛经里面描述的佛菩萨,实际上比珠峰还大。我不过是简化了一下,把它变成了比山还高大的人。我们先来看看《赞佛偈》中是如何描述阿弥陀佛的高大的。阿弥陀佛身金色
2023年9月30日
其他

我的佛学立场 | 无宗无派,归心净土

涉略广泛以我目前在读的两本书为例,目前正在读《好读杂阿含》的第二册,以及80卷版的《华严经》。一本是佛教最朴素的经典理论,也是最早期的经典。另一本则是佛教最显荣华富贵的佛果境界,最浩瀚无穷的宇宙观。这两者的差距,可谓不小,真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粗茶淡饭,一个满汉全席。我还略涉过净土,写过好几篇净土的文章了。略涉过唯识,写过关于《百法明门论》的有关文章。特别幸运地读过天台的《教观纲宗》,可谓是帮助我建立体系化的佛学最重要的经典了。更涉略到华严五祖宗密的《原人论》,以及圣严法师为其写的注释《华严心诠》。而常见的经典,如《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地藏经》,《药师经》,《遗教经》,《普贤行愿品》,《普门品》,《四十二章经》,《十轮经》,《僧伽吒经》,《维摩诘经》,《十善业道经》,《弥勒下生经》,《八大人觉经》等更不在话下,部分经典的注释书或视频都看过好几种,有些还交叉对比过。禅宗的经典除了《六祖坛经》外,也看了很多语录,公案和祖师的著作,如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禅宗三祖的《信心铭》,《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永嘉大师证道歌》等等。再以前还略系统学习(听)过的藏传经典,如《广论》,《略论》,《极乐愿文(藏传净土法)》,《亲友书》等。如果再早一点,还曾读过《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论语》,《庄子》等。对于西方宗教,如《圣经》也是略读过一点了,也看过一个专业程度堪比大学教授的基督教史视频(青蛙刀圣1993的“宗教史”),涵盖了最古老的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以及伊斯兰教等。相同地,也读过了基本佛教史,如圣严法师的《印度佛教史》等,庄春江的《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等。尤其是最近几年刚读完的几个大部头的经典,如100卷的《大智度论》,30卷《俱舍论》,100卷《瑜伽师地论》等,得以看到了更加全面而系统的佛学体系和脉络。所以,综合来说,我所涉略的范围的确很广。也因此总会有人问我,你是学习哪个宗派的?我是哪个宗派的?一开始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真的是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当时还把所涉及到的汉传宗派编成了四个字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佛说阿弥陀经》和四十八大愿

缘起读《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经常会感叹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庄严,心生向往。但却不知道为何西方极乐世界有如此的美好庄严,直到到到了《佛说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大愿,才明白了。原来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美好,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所发过的四十八个大愿,一一成就之后的结果。正因为此,所以很想把这两部经典的内容做个连接,以遍让佛友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下使用了鸠摩罗什版本的《佛说阿弥陀经》,有需要的地方,会用玄奘大师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地方进行对照。《佛说无量寿经》则采用了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的版本,这版本是目前教界和学界都推崇的。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其实,你从未见到过一个真正的圆 —— π,哲学,真理

数学上的π看到一篇文章和它的讨论,这篇文章是“圆周率已算到62.8万亿位,科学家对π如此执着,到底是为什么?”
2023年6月16日
宗教

被误解的佛教之 —— 本来是佛 | 正确解读的通用原则和通用方法 | 浅析《圆觉经》中的“本来成佛”

常见的误解佛教中有一句很常见、很流行的话是“本来是佛”,佛经原文其实是“本来成佛”。这句话的确是出自佛经,也是佛亲口所说,那为什么经常会变成误解呢?原因在于讲者对这句话的讲解方式,或听者自己的解读有误。一旦产生了误解,不仅不能获得正确的知见,未免还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常见的疑问如下:众生过去皆是佛,那怎么佛又成了现在的众生?众生原本是佛,也就是说就算众生成了佛,也会再次沦落为众生?为什么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从佛变来的吗?众生本来成佛?那为何又沦坠了?甚至某些讲者也说过:“众生在过去世,已经成过佛了”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欢迎一起来读《华严经》——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你有过想读一本佛经,但自己读不下去的情况吗?你有过想读一本佛经,但又怕自己读不懂,而不敢开始读经吗?你有过想读一本佛经,但又害怕古文和术语,而担心读不懂吗?你有过想读一本佛经,但因为卷数较多最终不了了之吗?如果你有过以上的情况,但又想要读经,那么这个活动可能适合你了。有人问我,为何能够读那么多佛书?其实我看书的速度很慢,但基本上每天都会读一点,然后坚持读下去。自己读经时,也会偶尔中断几天,乃至一个月都可能。但好处是,如何决定了看一本书,大多可以坚持读下去。尤其是近几年,尤其是在独立读完了100卷的《大智度论》,30卷的《俱舍论》,以及100卷的《瑜伽师地论》,之后读经论的信心大增。其实,经典并不难读,读懂(浅层次)也不算难,最大的障碍估计是对于佛学术语和印度背景等欠缺所导致的。所以,既然有人问,也有人想要一起读经,那我们就试一试吧。为何选择《华严经》?图片来源:Avatamsaka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写给年轻人学佛的建议 | 学佛的框架和顺序 | 现代佛学的教学大纲

你是否觉得佛教经典太多无从下手?你是否听过很多的佛教说法,其中不乏矛盾之处,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你是否听过很多宗派、法门,每个都说自己是最好的,最高的,无从择决?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学佛问题,很多人学佛几十年,一辈子,也没有厘清一个头绪出来。不仅信众如此,就是出家的法师们,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哪怕是高僧大德的经历同样不能幸免。下面就引用圣严法师在他在民国时期的静安寺佛学院的经历,供参考。圣严法师在《圣严法师学思历程》中说:“所以,在(静安寺佛学院)最初的两、三个月,我几乎天天打算退学。希望看懂佛经,看通佛法,结果进了佛学院,大有望洋兴叹、不知从何着手的感觉。当时,并没有人告诉我们,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有中观、唯识、如来藏等三大系统,《八识规矩颂》的唯识思想,和《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的大乘佛教,有八大宗派:律、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净土、禅、密,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异之点?老师们只是分别的介绍,没有综合的比较,使我非常地纳闷。为什么同样是发源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竟然会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观点?我当然能够相信它们都是对的,但是,究竟谁前谁后?孰高孰低?总该有个交代和说明才对!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年长而大家认为学问深厚的同学,所得到的答案是:「别管那么多!法师们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听,然后再照着去告诉别人就好了!否则的话,那还了得,头都会大了!」这样的答案,也正说明了当时佛教界的学习风气,都还停留在传统式的师师相传的观念之中,除了几位大师级的人物之外,少有做比较研究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仅在民国时期如此,现在依旧如此。个人背景回顾起自己的学佛经历时,是有点坎坷的,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也没有学到什么。等到真正要用佛法的时候,却发现用不起来,常见的修行方式(如拜佛,拜忏,念佛,念咒,诵经,打坐等)全部不起用了,困惑迷茫之余,终于遇到大善知识的接引和启发,再经历了1-2年后,这才有了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仅自己可以用得上佛法了,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分享给他人。这个时候再去看各种修行方式,也能发现这些形式中的用意所在,再做这些形式上的修行时,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这非常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原来是只会招式,不懂心法。虽然把招式连熟悉了也能有用,既能强身健体,也能打得过一些人,但遇到真正强大的敌人时,就会招架不住了。后来遇到了高人,传授了心法,自此以后就不再只有招式了,而是心法和招式的融会贯通了,不仅不用丢弃以前的招式,还更能发挥其作用了。而且也不会局限于一招一式,甚至可以变通地灵活运用了。学佛也是如此,也有心法和招式。佛法的核心思想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佛教中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理论 —— 缘起和中道

佛教从释迦牟尼佛弘法的时代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250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传播当中,佛教也不断吸收当地的文化,并由此发展出来各种各样的形态,充分展示了佛教的灵活性和坚韧的生命力。除此之外,祖师大师们也不断地用佛法去诠释很多旧有的思维和文化,并以此希望作为接引和教化信众的桥梁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你有选择困难症吗?| 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 四要和它们的“朋友们” | 圣严法师的四要

(继程法师画作)圣严法师的四要圣严法师在生活佛法中,提出过一个“四要”的通用原则,用来区分所追求的东西是否是合情合理,从而减少“不合情理”的“欲望”,最终达到减少烦恼的目的。这“四要”是:需要、想要、能要、该要。圣严法师这样说:“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需要的东西是指,支撑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品,即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其次也包括学习和工作时所需要的工具,如电脑,手机等。这些是必需品的意思是说,缺少了这些就没法办法生活,工作和学习了。其次需要的东西也可以再扩大一些,如为了效率,淘汰了一部使用五年的旧手机,替换了一台已经使用了八年的电脑。或者把手动的工具换成了自动的工具,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需要的东西的档次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依然是合情合理的范围了。如果所追求的东西,虽然超过了实际上的需要,但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以世俗生活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依然是合理的,因为这并不会增加什么烦恼。如果可以合理地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品质,这种追求不仅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了。但如果所追求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范围,能力范围,但又时常羡慕它,追求它,常常陷入一种“求不得”的失落和遗憾当中,或因此产生嫉妒、怨恨的情绪,为何别人可以有,而我不能有,为何某某就行,我不行……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如何解读佛教故事? | 用现代的法治观念重新解读“带箭文殊” | 带箭文殊,以及文殊和莲池、文喜的故事

(继程法师画作)缘起佛教里面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有佛经里面的故事,有高僧大德们的经历故事,还有一些是用来教育人的故事。如果是佛经里面的故事,也算是“经典”了,对其进行解读和传播还是还算是有理有据的了。而很多高僧大德的事迹,就开始半真半假了,“添油加醋”的成分相当重,有些故事传来传去也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思。这类现象不仅在佛教界如此了,其实换到其他宗教,或其他说教(如儒家故事)也差不多了。然而第三类故事,就越来越难以求证真假了,大多数人也都是当做一个故事来听,不会计较真假。但是当这类故事传播得越来越多时,甚至用来“教育”他人时,就得不得对他们谨慎对待了。甚至对他们的解读也是非常具有时代性,十分局限,甚至可能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了。这里就想要尝试下用现代的、法治的、人间的观念重新解读下这样一则故事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 | 圣严法师的四它 |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图片来源:https://www.ddc.com.tw/life/detail.php?id=7237)圣严法师的四它佛教里面有很多高僧大德,圣严法师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和许多高僧大德所不同的地方是,圣严法师对佛法的阐述和整理在我看来是最具现代性的,不仅用现代语言讲解佛法,而且也把佛法里面的精髓可以归纳总结出来,变成简单易懂易操作的通用方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非常现实和实际,非常接地气。圣严法师的四它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四它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对于熟悉圣严法师或法鼓山的朋友来说,可能已经听过许多的讲解和分享了。教学相长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佛教之人生观 | 找回真正的自己 | 《找回自己》读书笔记

书名:《找回自己》作者:圣严法师在线阅读:https://ddc.shengyen.org/?doc=08-08-001电子书:https://github.com/yuqianyi1001/faguquanji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什么是人间佛教 | 为什么要推崇人间佛教

这依旧是净土宗的方便之法,目的在于把净土宗当做唯一的“出路”。但处理不当,就会变得非常不自信,甚至懦弱,这也会和强调个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不过分依赖他人、他力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聊聊市面上的“正念”和“冥想”

云居道膺禅师慈悲,派人赠送他一条厚裤子用来过冬,结果被此苦行僧拒绝,他却说:我已经有一条裤子了,这条裤子足够了,而且这条裤子是从娘胎里面出生时就有的
2022年12月3日
其他

你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欢迎自评《瑜伽师地论》中的三士标准

背景:三士和根器佛学上经常有把众生进行分类,进而分别阐述每种分类对应的相貌和应该修学的方法,最常见的分类之一莫过于分成按根器分类了,即:钝根、中根和利根。除此之外,也有把众生分成三个级别的方法,如上士、中士和下士。不仅佛家如此,就是道家也有很多分类方法,如出自《道德经》中的第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虽然分类方法很多,但是客观的、完备的分类标准却不多见,上述的道家分类方法也仅是从对道的态度来加以说明。今天碰巧在读《瑜伽师地论》卷61时,发现了有很多关于三士的分类细则,结合现代行业里面有很多的评分标准和体系,于是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关于三士的评分标准和体系了。评分心态制作这个评分标准的目的有两个:(1)用于客观衡量自己所属的“等级”。虽然不具备绝对的权威,但借用《瑜伽师地论》经典,还是应该很有参考价值的。(2)可以用来“娱乐“,增加学佛的趣味。毕竟佛学里面,不只是有佛学理论,还是有很多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可做的。评分时,建议大家尽量以客观的、如实的态度来填写。如果以最高的要求来评分,那么每一项都可以打0分了。如果以最低的要求来评分,可能最终得到的“结果”不够实际,也容易有副作用了。所以尽快客观和真实吧,同时也避免过于严格和过于宽松的标准,这样的结果应该会比较有参考意义了。最后的建议是,最好用来自评,而非评判他人,这样比较符合学佛的心态。评分说明如有任何不太理解的概念,建议参考佛学词典。如果上士、中士、下士三者都不满足,即0分。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例如有一项是关于出家人的戒律受持情况,该条目很显然只适用于出家人,而非在家居士,因此在家居士在此条目上只能计0分了。如果满足上士的要求最高为5分,满足中士的要求最高为3分,满足下士要求最高为1分。但也允许适当调整,如基本满足上士的要求,但不够圆满,则可以记4分。如基本满足中士的要求,但不够彻底,则可以考虑记2分。为精准也可以打0.1,或0.5,1.5这样的小数。如果三种情况都符合时,建议多数情况的表现做出判断。最终所有的条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一个总分,评分总分为120。评分表格名称:参考了韩清净居士的《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评分标准:正文大多为《瑜伽师地论》原文,括号()中的为个人的补充。序号名称下士最高1分中士最高3分上士最高5分自评分1约自他利行无自利行无利他行有自利行无利他行,有利他行无自利行有自利行有利他行2约行恶乐恶行恶亦乐恶者。(乐恶:表示有想法,有意愿;行恶:表示有实际行动)若有行恶而非乐恶,或有乐恶而非行恶若非行恶亦非乐恶3约所重差别重爱欲重事务(即事业心很强)重正法4约所事差别以非事为自事。非事:若行恶行以自存活以自事为自事。自事:若怖恶行,修行善行若诸菩萨,以他事为自事。5约国王圆满(可换做当老板、当领导等)三种圆满皆不具足。三种圆满:果报,士用,功德。若有果报圆满,或士用圆满,或俱圆满若三圆满无不具足6约诸臣差别(可换做对公司、对单位、对家庭等)有忠信,无技能、智慧有忠信、技能,无智慧具忠信、技能、智慧7约诸语差别若有宣说非爱似非爱、非爱似爱语者。非爱似非爱:或有语言辞句勃逆,亦非所宜。非爱似爱:诸有语言辞句善顺,然非所宜若有宣说爱似非爱语者。爱似非爱:或有语言辞句勃逆,然是所宜。若有宣说爱似爱语者。爱似爱语:或有语言辞句善顺,亦是所宜。8约受用诸欲或有受欲,非法孟浪积集财宝,不能安乐正养己身及与妻子,广说乃至不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法或非法、孟浪或非积集财宝,能以安乐正养己身、妻子、眷属及知友等,不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或有受欲,一向以法及不孟浪积集财宝,能以安乐正养己身,广说乃至能于沙门、婆罗门所修殖福田9约受用饮食有人贪染而食,爱着、饕餮乃至耽湎,不见过患、不知出离有人思择而食,不染不着,亦不饕餮、吞吸、迷闷、坚住、耽湎,深见过患,善知出离,而于此食未断未知有人思择而食,不生贪染,广说乃至深见过患,善知出离,又于此食已断已知(布)施所摄10依施物所施之物,但具妙香,不具美妙味之与触施之物,具妙香味,而无妙触所施之物,具足美妙香味与触11依施田于爱于恩而行惠施于贫苦田而行惠施于具功德最胜福田而行惠施12依施田2施于所爱施于有恩施于贫苦、具德胜田13依施心说将欲惠施,先心欢喜,正惠施时心不清净,惠施已后寻复追悔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追悔有人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无悔(持)戒所摄14依福业但离一分,非一切时常能远离,唯自远离,不劝他离,亦不赞美,见同法者心不欢喜离一切分,一切时离,唯自远离,不劝他人,亦不赞美,见同法者心不欢喜一切俱现15受持禁戒处住恶说法毗奈耶中受持禁戒住善说法毗奈耶中受持禁戒,而有阙漏住于此受持禁戒,而不阙漏16受持戒心为活命故为生天故为涅槃故17受持别解脱律仪唯能受持近住律仪亦能受持近事律仪亦能受持苾刍律仪18受持苾刍律仪唯能成就受具足支,无受随法诸学处支,亦无随护他人心支,亦无随护如先所受诸学处支成前三支,无后一支具成四支19成就三种律仪唯成别解脱律仪成别解脱、静虑律仪成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20成就一切所受律仪唯能成就非律仪非不律仪摄所受戒律仪[1]亦能成就声闻等相应所受戒律仪亦能成就菩提萨埵所受戒律仪修所摄21修习思惟唯得励力运转思惟有间运转,设得无间,要作功用方能运转已得成就任运思惟(此为八地菩萨境界)22依已得修已得内心奢摩他定,未得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已得增上慧法毗钵舍那,未得内心奢摩他定俱得二种23依已得定已得有寻有伺三摩地(初禅)已得无寻唯伺三摩地(二禅)已得无寻无伺三摩地(三禅及以上)24依住修住染污静虑住世间清净静虑住无漏静虑[1]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关于我写文章这件事

偏执地认为只有某某说的才对,其他人说的都不对。这样的心态就容易走到了佛法的另一端了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浅说我、我执和无我

身见。经文中经常会进一步分析,身体不是我,意识(或念头)不是我。说身体不是我时,会进一步分析,手,脚,躯干等都不是我,里面的五脏六腑也不是我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批评也要有方便善巧 —— 附:警惕以学佛为名的PUA

一顿“批评的乱棍”打下来,有些人莫名其妙愤然离去,有些人委屈求全有话也不敢说,有些人碍于“大德高僧”的威势下不得不继续“苟且”,甚至有人因此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临终时的主动与被动,附:业的成熟顺序

这样就能够把“近业”和“串习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如果能做到这点,往生极乐必定会成功了。谢谢阅读。愚夫合十。參考:[1]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我给妈妈介绍净土法门

是在做家务佛的时候,就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念佛了,这个佛号最好是配合手上的杂活,比如切菜,切一下,念一声,或者切一下念“阿弥”,再切一下念“陀佛”,扫地也是,扫一下,念一声,念半声,念一个字,都是可以的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以结构化的五个层次解读《心经》

对于原文中的生疏词汇都需要去查阅一下专业词典,而对于经文的背景,也需要有所了解;例如经文是对谁而说,他是什么背景等等。第四步:会通义理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我的玄奘之路

一纵一横了解全体佛学,一纵是时间线上的佛教史,了解南传,汉传和藏传的区别;一横是天台判教,从判教的角度汇通全部的佛学;最终汇总这一纵一横即可了解全体佛学了。※
2022年10月5日